找到相关内容63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济群法师答:六度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佛教法门的设定,确实是有根据的。六度,属于菩萨道的修行内容,通过这些修行成就佛陀的悲智两大品质。因为成佛并非成就外在的什么,而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。   六度中的前五度,主要是成就福德,而第六度则侧重于成就智慧。当然,这并不是绝对的,其中也有一些交叉的内容。所以,六度法门的设定是有依据的。除此而外,佛教中还有四谛、三十七道品、三无漏学等修学内容。对于不同众生,佛陀设定了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六度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1977898.html
  • 问:为什么要了解佛菩萨的功德?

    悲智两大品质。因而,修行所要做的,无非是修慈悲、修智慧。任缺其一,皆不得成佛。佛陀有法、报、化三身,在修行过程中,除了修习般若以外,还要广修方便。否则,只能证得法身,不能证得报身、化身。 如是因,如是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03177948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受戒后怎样对待老鼠之流?

    爱护生命,既是为了给其他众生以安全感,更是为了长养我们的慈悲心。这不仅对众生有利,同时也对自身生命的改善有利。学佛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身份,而是要学佛所行,最终圆满佛菩萨具备的悲智两大品质。爱护生命,正是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431888089.html
  • 释迦教法、奘译大藏经与《瑜伽》大论

    ---------  ·《瑜伽师地论》(下简称《大论》)是慈氏菩萨以其悲智于佛涅槃九百年正法即灭之际,应当时西土之机而结集释迦一代佛教之显明了义正法,以令正法久住、正行不灭。大论汉译共100卷。   ·《奘译大藏经》(下简称《奘藏》)乃玄奘大师以其悲智于佛涅槃一千一百年之后释迦佛末法时代,应当时中土之机而结集释迦一代佛法之了义契机之教,以止正法隐没、正行败坏。《奘译大藏经》共集经论74部,计...

    释圣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5653381.html
  • 则悟大和尚领众共学《南普陀寺共住规约》

    信仰道念和心地功夫,契入佛教因果之核心。提出僧人应从身、口、意三业入手,善用悲智,以发扬僧团共住之根本——六和精神。如此,提高僧人自身素质,树立良好僧格。 ...

    南普陀

    |南普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1/175930200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是先成就佛道,还是先度众生呢?

    阿罗汉悲心不及菩萨,度生仅抱随缘之态度,不像菩萨能作为不请之友,因而从事度化众生之圣业。   总而言之,智中有悲,悲中有智;离智无悲,离悲无智;智即是悲,悲即是智,悲智不一不异,故名为佛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451612479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了解佛菩萨的功德和修行有什么关系?

    佛陀具备悲智两大品质。因而,修行所要做的,无非是修慈悲、修智慧。任缺其一,皆不得成佛。佛陀有法、报、化三身,在修行过程中,除了修习般若以外,还要广修方便。否则,只能证得法身,不能证得报身、化身。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了解佛菩萨的功德和修行有什么关系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5877879.html
  • 什么是道

    ,报众生恩。根据适应这一特点的修法以言道,则可说“真俗圆融”、“悲智等运”是道。   道贵变通,故必因应无方,随宜取法,方便善巧,如理对治,才能断障证真而达到自在解脱之境。但尤当知道不离本,故又须持...如是而行,自会见性,突破凡圣关。   三、真俗圆融悲智等运是道   学大乘法,在因位为菩萨,在果位为佛。佛是修菩萨道而成,故欲成佛,必须修菩萨行。而菩萨行的主要标志,又在于发大愿、起大行、作大士以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49251946.html
  • 唐仲容:什么是道

    根据适应这一特点的修法以言道,则可说“真俗圆融”、“悲智等运”是道。  道贵变通,故必因应无方,随宜取法,方便善巧,如理对治,才能断障证真而达到自在解脱之境。但尤当知道不离本,故又须持大经以应万变,万变...平常心的全貌。  学人如已戒行纯熟,三业无邪,即应以平常心为道,随顺圣义谛,无为无作,不修而修,修无所修;不证而证,证无所证,如是而行,自会见性,突破凡圣关。  三、真俗圆融悲智等运是道  学大乘法,在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447292.html
  • 代敌人受苦观修法

    。   (2)代受众苦   观想所有来自敌人、危害国家的恶势力,以及来自亲友的恶势力。你立即把它们全部吸收——它们是以焦油般的黑汁形态进入你身。由于你的身、口、意是清净的悲智,所有不善皆在你身内...你所吸入之色跟你呼出的清净之色一样了。于是黑汁消散,仅有净光的交换而已。最后,双方都是悲智的光相,能够相互谅解和尊重了。   修完之后,让你的心安住虚空。只要你觉得自然,就尽量久住。   每天修此...

    法圣阿康仁波切著 缪树廉 译

    |菩提心|观修|自他相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01443134383.html